《人口社會學》課件第一章人口社會學導論.ppt
《《人口社會學》課件第一章人口社會學導論.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口社會學》課件第一章人口社會學導論.ppt(65頁珍藏版)》請在163文庫上搜索。
1、人口社會學導論第一章凡是與社會有關的人口問題,或者說凡是與人口有關的社會現象,人口社會學都應該進行研究、探索,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看法。王勝金第一章 人口社會學概論第一節第一節人口社會學導論 人口社會學的學科特點與研究范疇第二節第二節 人口社會學的研究范式第三節第三節第一章人口社會學概述第一節第一節人口社會學導論一、人口一、人口二、人口與社會二、人口與社會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嬰兒荒嬰兒潮p 嬰兒潮、嬰兒荒,羊年不生子,豬寶寶,特權階層超生,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背離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背離;p 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家庭和社會養老問題;p 性別失衡,
2、婚姻擠壓性別失衡,婚姻擠壓;p 甲女丁男,“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婚戀問題婚戀問題;p 單親家庭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失獨家庭、傷殘家庭問題;p 新生代農民工,民工荒新生代農民工,民工荒;p 代溝、隊列代溝、隊列:60后、70后、80后、90后;p 人口素質“逆淘汰”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一)人口的界定(一)人口的界定l人口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l馬克思認為,人口是一個具有許多規定和關系的豐富的總體“許多規定”:人口的數量、質量和結構“許多關系”:各種社會關系,包括階級、民族、經濟、政治、家庭關系等一、人口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一)人口的界定(一)人口的界定定
3、義:生活在一定社會制度、一定地域、一定時點,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有生命的個人所組成的不斷運動的社會群體。劉錚人口學辭典&羅蘭普列薩(法)人口學詞典 社會群體,生活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一定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制度中 生活在一定的時空環境中 具有一定的數量和質量 由有生命和有一定社會關系的個人組成的社會群體一、人口四個特征: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一)人口的界定(一)人口的界定 人口的規模主要受制于人口系統的三大基本要素 出生人數死亡人數人口規模增加 出生人數死亡人數人口規模變小 出生人數=死亡人數人口規模不變一、人口 封閉人口中:人口規模主要由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決定出生、死亡、遷移出生、死亡、
4、遷移 開放人口中:人口規模同時受出生、死亡和遷移影響,遷移又分為單向遷移和雙向遷移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表1-1 人口系統三大基本要素與人口規模變化模型資料來源:王樹新主編:人口社會學,15-16頁,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號)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二)人口的雙重屬性(二)人口的雙重屬性 人口屬性:人口所固有的性質和特點 生物屬性,人口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 社會屬性,人口的本質屬性一、人口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二)人口的雙重屬性(二)人口的雙重屬性 生物屬性:人口作為一個生
5、物群體,具有人口的自然構成 具有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的生命過程 具有食欲、性欲、新陳代謝、種族繁衍、遺傳、變異等生理機能 具有年齡和性別一、人口 生物屬性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受自然規律的制約 例:人口再生產過程必須經歷成功受孕、十月懷胎、順利分娩的環節 生物屬性的作用使人口得以生存和發展,并產生人類社會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二)人口的雙重屬性(二)人口的雙重屬性 社會屬性:人口作為社會生活的主體所具有的區別于生物的特性 人口的社會屬性制約生物屬性,在一定程度影響和限制生物屬性作用的發揮一、人口人即使不象亞里士多德所說的那昂,天生是政治動物,無論如何也天生是社會動物。馬克思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
6、述(二)人口的雙重屬性(二)人口的雙重屬性 人的整個生命歷程(如出生、成長、衰老、死亡)都發生在社會中,在現實中不存在抽象的、純自然的、完全脫離社會而孤立的人 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經濟、政治、民族、宗教、文化、家庭以及其他關系 人的行為受到生產方式、道德規范、文化觀念以及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一、人口 人的社會屬性體現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一)人口是社會的基礎(一)人口是社會的基礎二、人口與社會 人口與社會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兩者之間既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互為存在。人口活動人口活動(生育、死亡、遷移等)(生育、死亡、遷移等)人口特征
7、人口特征(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婚姻(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婚姻家庭結構、人口質量等)家庭結構、人口質量等)直接間接社會的存在、社會的存在、發展和演變發展和演變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一)人口是社會的基礎(一)人口是社會的基礎二、人口與社會 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布朗分析,人口的增加會產生22各方面的影響 政治、經濟、社會類 生態類 醫療健康類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一)人口是社會的基礎(一)人口是社會的基礎二、人口與社會l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飲食結構的豐富和社會保障水平的完善,人類的預期壽命逐漸延長l 以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位標準,中國在1999
8、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l 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的發展帶來諸多影響 沖擊社會保障制度 挑戰現有公共政策 重塑社會主流文化 對居住環境提出獨特要求 影響代際關系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二)社會制約人口的發展(二)社會制約人口的發展 社會生產方式對人口變動其決定性影響 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要求與之相適應的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人口 人口數量上,勞動力剩余產生大量失業人口,影響人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進而影響人口再生產的數量 人口質量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對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這使得社會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優生和優育,進而提高人口質量一、人口與社會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二)社會制約人口的發展
9、(二)社會制約人口的發展 國家法律和政策、道德規范、社會輿論、風俗習慣、文化觀念和宗教等社會因素對人口變動的影響和制約,以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為例 20世紀70年代開始推行比較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 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人口生育率和人口總量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新聞發言人毛群安2013年11月11日表示,實施計劃生育40多年來,生育率大幅下降,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累計少生了億多人,使世界70億人口日推遲了年,大大減輕了人口過快增長對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一、人口與社會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二)社會制約人口的發展(二)社會制約人口的發展 計劃生育政策還影響人口的家庭結構
10、計劃生育政策通過倡導或要求人們晚婚、晚育和少生的方式,使家庭規模逐漸變小,家庭結構日趨核心化。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1號公報顯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規模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4人減少0.34人。計劃生育政策加速了中國人口的老齡化進程 計劃生育政策與出生性別比失衡存在關聯 為推進人口的均衡發展,我國分別于2013年、2015年啟動實施了“單獨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一、人口與社會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與社會相互依存、互為存在(三)人口與社會相互依存、互為存在 人口是社會存在的前提 社會是由人口組成的,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為使人類不斷繁衍、人類文明長久延
11、續,社會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口 人口是社會活動的主體一、人口與社會 一般情況下,人口難以脫離社會而生存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 現代科學的發展要求我們對人口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這種研究的發展,使人口科學與一系列社會科學學科(如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政策、生態學等)發生了密切的關系,它們的知識經過相互補充,有機統一起來形成了人口社會學等諸多交叉學科。人口人口社會社會學學人口人口統計統計學學人口人口地理地理學學人口人口經濟經濟學學城市城市社會社會學學組織組織社會社會學學農村農村社會社會學學社會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經濟學等不斷發展不斷發展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
12、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 人口社會學VS社會人口學 人口學的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的人口學(formal demography):是指用統計和數學的方法研究人口的出生、死亡、規模、結構、分布和變化 廣義的人口學(population studies):除研究狹義人口學研究的變量外,還研究人口變量與其他變量(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的關系 社會學是一門從社會整體出發,通過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綜合性學科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 社會學與人口學都產生于于19世紀中葉的法國,在一些學者的推動下呈現融合趨勢 涂爾干(Emiledurkheim,1
13、8581917)把人口作為社會形態學的研究內容 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18771945)把人口科學界定為社會學的本質研究領域 杜蒙特(Arsene Dumont,18491902)創立的社會毛細管現象學說是社會學和人口學融合的典型例證 在美國,人口學和社會學也呈現融合之勢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 西方人口社會學大約起源于19世紀中葉,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n第一階段:第一階段:19世紀中葉20世紀初期 人口社會學思想的初步形成階段 主要代表人物:英國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斯賓塞(Herbert
14、 Spencer,18201903)、法國社會學家和人口學家杜蒙特、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 主要學說:斯賓塞的“社會人口有機論”、杜蒙特的“社會毛細管論”、涂爾干的“社會分工論”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n第二階段:第二階段:20世紀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基本特點:社會學家開始把人口問題納入社會學研究中,并系統地利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人口問題 代表人物:美國社會學家吉丁斯和人口學家湯普森(Warren Thompson,18871973)吉丁斯最早將人口變量放入社會學研究,他把人口研究置于社會構造論的中心,認
15、為社會學研究的基本單位為個人,通過個人來透視社會 20世紀30年代后,湯普森開創了社會研究的人口學派,創立“社會福利論”和“人口壓力論”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n第三階段:第三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 人口社會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不斷發展、日臻成熟 背景:二戰后,世界人口和中國人口規模迅速增長,糧食、能源、資源、環境等問題日益凸顯,人口問題由此受到聯合國、各國政府、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代表人物及學說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
16、成與發展 戴維斯(Kingsley Davis,19081997)在人的社會(Human Society,1949)一書中首次提到“社會人口學”(social demography)的概念,界定了其研究對象,系統論述了生育、死亡、遷移等人口現象與文化、制度等社會因素的關系。此書的出版,標志著人口社會學的誕生 摩爾(Wilbert Moore,19141987)認為人口學是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并明確提出了人口的功能主義理論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社會學家戈茲切德(Calvin Go
17、ldscheider)提出“社會學的人口學”(sociological demography),強調社會學的人口學的關鍵是從社會學角度來分析人口現象,并通過對人口現象的分析來增強對社會的理解。1970年,福特(Thomas Ford)等人主編了第一本人口社會學 1978年,塔玉巴爾(K.Teauber)等人出版了專門研究家庭問題的人口社會學著作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一)西方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 近些年人口學會學在西方的較大發展,以美國為例 20世紀中后期以來,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密歇根大學、
18、布朗大學以及威斯康星大學都有大批專門從事人口社會學研究的專家和學者、有專門的人口研究所,給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系統全面的人口學或人口社會學教程,并且各自都發展出獨樹一幟的學科專長,形成了獨特的研究視角和研究學派。芝加哥伯克利學派側重于從理論上分析人口與社會的關系 賓夕法尼亞布朗學派的研究重點在于空間分布和勞動力結構 密歇根威斯康星學派則強調社會經濟地位及社會流動與分層 加拿大人口社會學更側重研究本國的人口問題,尤其是移民研究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 三個階段n第一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屬
19、于初創階段 中國第一代社會學家對人口問題的討論十分激烈,將人口學和社會學兩個學科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由此引發了人口問題的研究高潮 主要代表人物:陳長蘅、許仕廉、陳達、吳景超、李景漢等學者先后出版了中國人口論(1918)、中國人口問題(1930)、人口問題(1934)等著作 受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影響,多主張“適度人口”,倡導節制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n第二階段: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至1957年,其間出現了人口社會學研究的小高潮 背景: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
20、中國人口總量超過6億 1953年8月,政務院批準衛生部修訂避孕和人工流產的辦法,批示衛生部要幫助群眾做好節育工作。1954年12月,劉少奇代表黨中央明確表示,“黨是贊成節育的”;毛澤東也多次談到人口控制問題,講到“我國人多,是好事,當然也有困難”,明確提出“計劃生育,也來個十年規劃”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n第二階段:第二階段:馬寅初、費孝通、陳達、吳景超、陳長蘅、許仕廉、李景漢、全慰天等學者結合當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進一步闡述了節制生育的主張,人口社會學的研究由此形成了一個小高潮 但是,從1958
21、年開始,馬寅初、陳達等主張節制生育的學者先后被打為右派,人口社會學研究成為禁區,直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才再度興起,人口社會學研究因此中斷了近20年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n第三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今,是人口社會學的全面發展時期 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中國社會學和人口學開始重建,人口社會學的學科發展也日臻完善(1)明確了人口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領域、學科地位、研究意義及發展前景。主要歸因于論文發表、教材出版、會議推動三方面的努力第一節 人口社會學概述三、人
22、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形成與發展(2)引入大量國外文獻,并與中國的人口問題相結合,促進了人口社會學的本土化發展(3)強化了專題調查,推動了人口社會學研究的縱深發展。隨著人口社會學的發展,以及人口問題的日益復雜,各種專題調查逐漸增多,而這又推動了專題研究,使人口社會學向縱深發展。如于1988年開展的全國2生育節育抽樣調查,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次以人口遷移為主題開展的74城鎮人口遷移抽樣調查,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自2009年開始的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全國婦聯自1990年開始進行的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實施的中國
- 【下載聲明】
1. 本站全部試題類文檔,若標題沒寫含答案,則無答案;標題注明含答案的文檔,主觀題也可能無答案。請謹慎下單,一旦售出,不予退換。
2. 本站全部PPT文檔均不含視頻和音頻,PPT中出現的音頻或視頻標識(或文字)僅表示流程,實際無音頻或視頻文件。請謹慎下單,一旦售出,不予退換。
3. 本頁資料《《人口社會學》課件第一章人口社會學導論.ppt》由用戶(momomo)主動上傳,其收益全歸該用戶。163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該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傳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163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4. 請根據預覽情況,自愿下載本文。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5.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閱讀器,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口社會學 人口社會學課件第一章 人口社會學導論 人口 社會學 課件 第一章 導論

鏈接地址:http://www.fsblcx.com/p-5293354.html